东莞市推进社会投资项目“一张图”改革 高效办成“投资项目落地一件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七)
广东省创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新模式 高效办好信用修复“一件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六)
深圳市构建立体化海外维权工作格局 护航企业扬帆出海——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五)
深圳市以“四个创新”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提质增效——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四)
深圳市创新中小企业办理破产审理模式 促进市场要素“快进快出”高效释放——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三)
广东法院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 司法护航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二)
广州市建设智慧税务 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税收营商环境——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2025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24年度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24年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23年度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2024年计划申报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1黄茅海跨海通道、京灶大桥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报名表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24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本预算(第一批)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24年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基建投资及配套)转移支付部分资本预算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抓紧报送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灾后应急恢复重建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23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本预算(第二批)的通知
广东省大湾区办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请做好2023年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2023年计划申报的通知
东莞市推进社会投资项目“一张图”改革 高效办成“投资项目落地一件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七)
编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印发《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我省部分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获国家推广,现予以刊登,供各地学习借鉴。
按照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针对项目报建情形复杂、企业申报不够便利、项目立项前的审批环节缺乏监管等问题,广东省东莞市打造投资项目审批领域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管理为宗旨,将社会投资项目全过程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和政府内部事项全面纳入“一件事”,具象化为“一张图”,实现项目“申报、审批、监管、服务”全链条提质增效,形成社会投资领域“标准批,方便报,简单用,全流程,帮到底”的工作格局。
以企业视角、用户导向,全面改版网上办事大厅,强化AI应用,带领企业“零门槛”轻松办理项目报建业务。
一是推出企业看板。全省首创“一项目一方案”企业看板,根据公司和项目情况生成个性化定制化办事清单,向企业直观展示“要办什么”。
二是打造智能客服。引入数字人客服“小莞”,通过“大模型+工建知识库”,为申请人提供工建领域咨询答疑、情形引导、政策展示等多种服务,实现“有问必答、答必所问”。
三是设计极简风网厅界面。将网厅界面整合为“我要办、我要查、我要问、帮我办”四大板块,减少无效浏览内容,增加可视化引导,实现企业一看就懂、一点就办。新版网厅上线以来,企业反响好,网上申报业务量同比增长30%。
针对社会投资项目政府内部流转节点繁多、标准不清晰的问题,东莞市刀刃向内,以政府内部事项为重要发力点,推动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往纵深推进。
一是梳理项目全过程“一张图”。将项目监管周期从工建审批领域往前延伸到社会投资项目的项目洽谈、经济效益审查、用地报批,向后延伸到投产、不动产登记,从原来4个阶段扩至8个阶段。
二是创新实现政府内部事项标准化管理。拓展监管事项范围,由原来的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前期各地都较少关注但对项目落地至关重要的政府内部事项。推动涉及项目审批的政府内部事项标准化,涵盖经济效益审查、控规调整等,并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理,全程留痕。目前,已上线个政府内部事项,完成标准化材料169份,压减审批时限84个工作日,政府部门间的审批行为更规范,项目审批效能大幅提升。
一是推动项目系统全贯通,项目数据全汇聚。推动效能监管系统与省一网共享平台、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门审批系统、空天地系统等相互连通,实现项目信息、空间位置、事项信息、审批办件等数据汇聚,打通工程建设项目策划、施工、验收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数据链条。
二是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合力攻坚机制。在项目“一张图”上全面显示项目审批逾期、退件和进度停滞等情况,由系统自动派单至相应事项环节的责任部门,通过上级督办、部门协同、代办跟进,推动项目问题快速解决。
三是创新智能化监管工具。利用新技术,上线应用“一键定位项目当前申报环节”“一键查看项目全图”“审批逾期退件自动提醒”“自动建立项目实时档案”“一键生成项目分析报告”等多种系统新功能。
四是强化“体外循环”监管。构建项目数据模型,分析排查事项环节数据缺失情况,有效发现“体外循环”问题并强化监管,实现“清单以外无审批”。目前,全市590个社会投资产业类重点项目已纳入系统监管,汇聚1.5万条数据,巡检解决13个事项的“体外循环”问题,项目审批监管效能有效提升。
一是推动项目代办服务扩面提质。拓展服务项目范围,逐步实现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全覆盖。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全流程“代办+专业指导服务”工作机制,为项目报建过程中涉及的规划调整、土地管理、工程设计等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二是建立“代办+专班”围合机制。市镇代办服务团队与重点项目并联审批专班协同推进解决项目堵点卡点问题,一帮到底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在代办服务协助下,项目开工平均提前约40天。